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培养计划 > 正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教育方向)专升本 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发表时间]:2023年04月13日 [来源]:

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学科代码:050101

(2021年7月修订  2021级开始使用)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植根泉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依据区域社会文化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学校应用型发展的要求,培养师德修养优良、学科基础扎实、能教学会育人、综合素质较好,能够在以小学为主的各类学校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毕业五年后成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具体规格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学工作,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所在学校的语文学科教研骨干。

3.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小学德育原理,能够有机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掌握班级管理、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参与和组织班级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

5.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效开展教学,能熟练运用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汉字书写规范美观,口语表达简洁流畅,能够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熟练完成各类文章写作,成为学校的笔杆子,能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胜任学校文学类社团的指导工作。

   6.具有较强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研究精神。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情怀、有学识、有爱心的语文老师。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具有强烈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具备小学语文的专业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工作细心、耐心。

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知识体系,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了解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对教育学和心理学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 4:教学能力:能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认知特点,运用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初步的教学体验,具备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流畅,汉字书写美观。

毕业要求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小学德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的体验。

毕业要求 6:综合育人: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社团活动,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领。

毕业要求 7:学会反思:了解国内外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涯有所规划,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及时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体验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表1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四、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表2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

大学写作

L

M

M

M

M

L

古代汉语

L

M

H

H

H

L

现代汉语

L

H

H

H

H

L

中国古代文学

L

M

H

H

M

L

中国现当代文学

L

M

H

H

M

L

外国文学

L

M

H

H

M

L

文学概论

L

M

H

H

M

L

美学原理

L

M

H

H

M

L

语言学概论

L

H

H

H

M

L

专业核心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L

H

H

H

H

L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L

H

H

H

H

L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

L

H

H

H

H

L

教育学基础

L

H

H

H

M

L

语文说课艺术

L

H

H

H

M

L

师德与规范

L

H

H

H

H

L

专业拓展

专业选修课程

L

H

H

H

H

H

集中实践环节

实践必修

专业实习

L

H

H

H

H

M

毕业论文(设计)

L

H

H

H

M

L

课程(专业)实训

L

H

H

H

H

M

五、学制(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学制2年。

(二)毕业最低学分:学生修完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成绩考核合格,取得72学分;完成第二课堂6学分要求。

(三)学位授予条件:毕业学生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美学原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

七、学分结构

表3  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

占总学分(%)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专业

教育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31

1

496

16

44.5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13.5

2.5

216

40

22.2

专业拓展课程

选修

10


160


13.9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14


22周

19.4

选修






第一课堂总学分

72

第一课堂总学时

928学时+22周

第二课堂总学分

(学时)

6学分,96学时

八、实践教学体系

表4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实践类别

实验课程(项目)

开课学期

学分

总学分及占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比例

专业

实践

教育见习

3

2

14

19.4%

毕业实习

4

6

毕业论文

3-4

6



九、学分计算

(1)理论教学、课内实验、上机等16学时计1学分

(2)教育见习32学时计1学分;

十、第二课堂要求

1.学校以第二课堂方式开设“劳动素养”(1学分)“美育素养”(1学分)“创新创业实践”(4学分)课程。

2.学生必须完成第二课堂6学分方能毕业。在校生学生免费修读。学分和成绩认定参见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

十一、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一是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多元化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提高教学条件,推进教学创新。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三是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实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汉语言文学的精髓巧妙融入课外活动中,让汉语言文学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朝向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为小学教育方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为知识结构体系,以课堂教学、课外研讨、读书报告、教学技能训练等为能力培养体系,强化专业素养,注重文本阅读,突出综合能力,并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学资源,加强理论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十二、教学时间分配

单位:周                           

学期

入学

教育

课堂

教学

考试

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毕业教育

机动

0.5

13

2







16

2







16

2

2


12




16



8


1








Baidu
sogou